(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18日電)今年第12號颱風潭美將來台灣,與12年前造成高雄淹大水的潭美名字相同,因颱風名稱是依編號照輪,往往同名長相卻差很大。
中央氣象局說,現在西北太平洋與南海地區的颱風命名曾有過變革,現在的命名方式是世界氣象組織在1998年12月所決議,2000年1月1日起沿用至今。
根據颱風命名表,共有140個名字,分5組,每組28個,這些颱風名稱分別由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海域國家或地區中14個颱風委員會成員各提供10個,再由設在日本東京隸屬世界氣象組織的區域指定氣象中心依排定的順序統一命名。
2000年1月1日開始,第1個形成的颱風就是第1組第1個由柬埔寨命名的「丹瑞」,隔年則接續下去,當第5組第140個由越南命名的「蘇拉」也用過後,再回到第1組,從「丹瑞」開始。
氣象局統計,西北太平洋與南海地區每年平均形成27個颱風,所以140個颱風名稱大約5年多就會用完,並重新再輪1次。
像越南命名的潭美颱風在2001年7月形成時,是當年第5號颱風,今年則是第12號。
氣象局說,每個颱風都有各自形成及發展的背景,每個颱風都長得不一樣,即使名稱相同,結果往往卻是差很大。
根據氣象局的紀錄,12年前的潭美颱風是在菲律賓呂宋島北方形成,從台東大武登陸,因碰到特殊地形,颱風形成另1個副中心,加上西南氣流,結果造成更旺盛的對流,屬於輕度的小颱風,卻讓高雄嚴重淹水。
今年的潭美是在台灣東南方海域形成,也是輕度颱風,但有可能再增強,且從氣象局預報的路徑,威脅較大的是台灣北部和東北部。
氣象局說,颱風名稱是什麼並不重要,只要是颱風,無論是輕度、中度或強烈,都不能輕忽,做好防颱工作才是重點。102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