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文
部落格全站分類:數位生活
韓國朝鮮日報 –
本月20日下午,在上海藝術市場的核心街區“莫干山路50號”,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工作室旁的兩層建築上掛著“學古齋Hakgojae Shanghai”的門牌。首爾的學古齋畫廊上海分館當天開館。25年前的1988年,該畫廊作為古書畫專門畫廊在首爾仁寺洞誕生。
◇開館展徹底迎合“中國人口味”
在香港佳士得拍賣行最受歡迎的洪景澤的作品《鉛筆1》今年5月在香港拍賣會上以9.6億韓元的價格成交,創下韓國畫家的最高拍賣紀錄。李世賢(《紅色之間-187》)的紅色山水畫總受中國人的愛戴,也備受民生美術館等中國美術館的青睞。過去的重點是風景,但在此次展會上,風景中又加入了畫家的父母和韓國近現代史人物等實際存在的人物。人物畫也是中國收藏家們喜歡的類型。裝置藝術家金奇羅的影像作品在中國人氣頗高。金奇羅帶著綁在繩子上的攝像機拍下北京、東京、倫敦的景色,推出了《地面、消費者、政府、個人》系列。學古齋代表禹燦奎說:“中國人覺得300號畫作也‘小’,所以此次帶來了巨幅畫作。”
泉水邊畫廊和朴麗淑畫廊分別於2007年和2008年開設分館,但最終都撤離了中國。同期在北京開設分館的韓國畫廊也大都關門。而學古齋為何在這個時期選擇在上海開設分館?
禹燦奎表示:“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成立後,在上海買賣藝術品無需繳納關稅。在北京需要繳納30%的關稅。”這裏233平米左右的建築月租金為700萬韓元左右,比北京798藝術特區(1000萬韓元)低。
目前,上海約有488家畫廊。據推測,美術市場規模每年約為51億元人民幣(約8900億韓元)。禹燦奎表示:“這等於是說每家畫廊平均營收為200億韓元左右。而韓國畫廊中可以創下這一營收的畫廊屈指可數。”在這種情況下,佳士得今年9月在上海舉行中國內地首場拍賣。上海還掀起美術館熱潮,包括2005年開設上海現代美術館等。可以說,學古齋是在針對“未來前景”進行投資。
出席展會開幕式的中國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尹吉男表示:“投資者進入市場後使中國美術市場變得畸形。希望韓國畫廊進入中國市場後帶來有品位的畫家,使中國市場實現平衡。”
【 延伸閱讀 】■ 更多新聞請看朝鮮日報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看見台灣線上看, 看見台灣上映戲院, 看見台灣心得, 看見台灣紀錄片, 看見台灣dvd, 看見台灣原聲帶, 看見台灣下載
candycrushsaga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