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協國家將在2015年整合成為東協共同經濟體,區域內有6億人口,將是全球最大的單一共同市場,商機無限,東協與台灣,地理距離很近;但是台灣要進入東協為主的區域經濟組織RCEP,卻是困難重重,關鍵就是卡在中國的態度。
東協國家崛起,亞洲四小龍退位,根據國際貨幣基金估計,就在2014年,東協主要五國GDP就將以2.44兆美元超越亞洲四小龍的2.41兆美元,趨勢已經成形;應變,如何進行?
馬英九總統強調,台灣要進入由東協國家加六所組成的RCEP區域經濟組織,但是泰國發展研究院院長宋其雅無法替台灣樂觀,關鍵是中國的態度。
[[宋其雅(泰國發展研究院院長):東協國家必須先從中國得到正面訊息,才會與台灣建立進一步經貿關係,如果要讓雙方有進一步的利益,還是要簽訂FTA或經濟夥伴協定]]
無法加入RCEP對台灣的影響有多大?RCEP的16個成員國中就有10個是台灣前15大貿易夥伴,未來區域內國家貿易往來零關稅,將使台灣產品競爭力降低,相對的,宋其雅認為,區域整合後,東協十國會充份發揮比較利益,比如印尼有充足的人力,泰國的供應鏈與管理經驗佔優勢,馬來西亞的基礎建設完整,東協共同經濟體就有6億人口,將是全球最大的單一共同市場。
[[宋其雅(泰國發展研究院院長):東協的機會就是在2015年會成為單一市場,東協十國將簽署成為共同體,這是令人興奮的事,也是促使企業發展的動力]]
有機會,就有風險,經濟學人亞太區總編輯高達德認為,雖然區域整合,但是各國差異仍大,最強烈的對比就是菲律賓和印尼。
2013年前三季,菲律賓經濟成長率接連突破7%,印尼則面對貨幣貶值、股市重挫,而到2014年,最無法判斷的風險,是QE緊縮的影響。
[[高達德(經濟學人亞太區總編輯):部份東協國家有高債務餘額,經常帳赤字的問題很明顯,QE有風吹草動就對這些國家有非常明顯的影響,所以可以看到近期泰銖和印尼盾都貶值,外資可能會撤出這些國家]]
風險,可以規避;趨勢,不能逃避,眼看東協國家崛起,RCEP成形,台灣政府不斷宣示要參與區域經濟整合,但是,想參與得要開放市場,開放前要作內部溝通,政府要先作好準備。